广告

是中国“新威胁”,还是西方旧思维作祟

人才招聘

南非“个人理财”网9月25日文章,原题:我们能从中国的储蓄文化中学到什么? 中国去年占到全球国民总储蓄的1/4,个人储蓄率达25%,是全球比例最高之一。与之比较,南非国民储蓄率约16.5%,阿富汗全球最低是负11%。中国家庭的储蓄超过其他国家,最能显示差距的是穷人群体。在大多数国家,处于收入最底层的10%至20%人口储蓄率为负数,但在中国却是正数且高达20%,这几乎相当于南非等国家中等收入阶层的储蓄率。(中国人)储蓄文化背后的动机引人注意。

  未雨绸缪。中国转向更加市场驱动型的经济后,中国人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占比更低,他们把更多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。60%的中国家庭都存钱。对医疗、养老等成本不断上涨的担忧进一步刺激这种趋势。大学贷款在中国不多见,因为60%的家庭都会为子女教育存钱。

  信贷市场发展尚不充分。在中国,借钱不太容易。尽管消费者早已适应信用卡(透支),尤其是年轻人,但他们不会累积太多债务或让债务失控。事实上,尽管25岁至40岁这部分人群更多使用信贷,其储蓄率却与中年群体相当或更高。政府的金融支持比过去少了。中国政府已逐渐把为退休群体提供收入的负担转移给家庭,这促使许多人储蓄更多钱以安然度过退休生活。社会保障不足等原因也促使部分家庭为未来做打算。

  中国社会正向无现金社会转变。个人储蓄一直以现金形式存在,但中国正快速转向数字支付。城市里许多人如今不带现金出门,因为所有东西都可使用移动支付。

  由此总结出中国储蓄文化的可借鉴之处:无论经济好坏,维持储蓄水平不变。为大型支出项目(如购房或子女教育)存钱,不要累积大量债务。手中现金要少,以确保自己量入为出。尽快把钱转到单独的储蓄账户,以免受到消费诱惑。无论收入水平如何,都应定期或尽量存钱。开始为大额花销储蓄,以便让自己的钱能收获利息。(作者肖恩·瑞特斯,王晓雄译)

特别提醒 & 免责声明: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发布的内容(图片、视频和文字)以用户投稿、用户转载内容为主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(QQ:39813880;邮箱:39813880@qq.com)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本站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或转载时需注明出处:itjd.net IT基地
https://www.cnspace.vip/news/details?id=&cid=128&areaid=&catid=0&lg=zh-CN

作者: admin

为您推荐

发表评论

admin